其他

【甘肃】宋月定|一声柳笛醉春风

2017-05-09 宋月定 东方散文
东方散文

一个有性格的公众号

ID:dfsw123456

东方散文

春季版

一声柳笛醉春风

宋月定

不惑已过的我,在一声柳笛中还是困惑了。

儿子都已不单纯慢慢褪去了童真,而我居然真真正正比儿子更童真了一次。似乎这种感觉,在烦烦琐琐的工作与生活之余,在这接近三十年的为人父为人师的过程中,就从未有过。人啊,如一棵树,幼苗期已过,你就注定要成材,开花结果,最后老态龙钟,直到死去。

唤醒我童年回忆,童真再现的,是陌生多年,却又熟悉地飘荡在耳际的一声柳笛。沉埋的记忆、熟悉的面孔、童年少年的趣事,刹那间浮现眼前。

诗社相约周六新阳镇赏花。虽然一夜雨丝不断,像一则专意要破坏你好心情的丑闻。可第二天清晨,天公作美,收雨放晴。于是出发。

清明时节,路畔和临近道路的山麓处,隐隐约约看得见淡绿的小草和树梢探出的柔荑。山坡似乎一如既往的灰黑。蒲公英早已张开它金黄的小伞,沐浴着春阳的暖意。柳树精心梳理着一冬凌乱干涩的头发,婆娑起舞,时不时俯首偷看几眼脚下无名的小花。荠荠菜也不想错过春天的妩媚,早早穿戴上白色碎花裙,满天星似的眨着眼睛。最是童真未泯的春风,调皮地穿来穿去,想把大自然的春情爱意吹响,想把大自然的甜言蜜语传遍各个角落。

路畔迎风起舞的柳枝,“万条垂下绿丝绦”,把春揽在怀里,悉悉索索作响,似乎要把来踏春的看客,带入春的无限遐想。我不觉想起童年的柳笛来。刹那间,脑海中一个念头闪现,做一枝柳笛吹吹。不知那里来的这种冲动,说做就做,毫不犹豫。那么干脆的决定,对于不惑已过的我来说,似乎是这二三十年中最干脆最不拖泥带水的一次决定。

柳笛,是我们童年最原始最土也是最好的乐器。我做柳笛是毫不含糊的。小时候,我是孩子头,伙伴们的柳笛几乎出于我一人之手。“不折繁花,偏折柳。抽去柳骨只留皮,做成柳笛日日吹”。

折取鲜嫩柳树枝一支,粗细不等,像铅笔一样粗细也行,比铅笔细点粗点无关要紧。只不过细细的柳笛,声音尖细清脆响亮,粗点的柳笛声音洪厚沉闷而已。各有各的长处。哦,粗点的柳笛吹起来费劲点,柔弱娇气的小女孩是不喜欢的,也没有那么大的气儿吹响。当然,选择没有长出枝杈的、没有疤痕死结的、笔直的部分使用最好。

现在就可以制作柳笛了。将树枝粗的一端,用手环形剥开一圈表皮,一手将柳枝处于环剥靠下端处握紧,另一只手握紧柳枝上段环剥处后,反向拧柳枝上的表皮,使表皮发生轻微转动。注意,用力要均匀。此时表皮与里面的枝干脱开,但树皮的表面完好,不要裂开。向下移动双手,再拧下面一节,直至足够长。好,现在可以歇一歇了,这是做柳笛最重要的一步。

呵呵,旁边的乐泉兄也童趣十足,自己做起来了。

我还是做我的吧,别分心。拿起拧好的柳枝,在柳条细的一端,表皮被拧松脱处用剪刀截断,留下拧松的一节,用嘴咬住柳枝的枝干,慢慢地将枝干从表皮“筒”中抽出。好了,这个“筒”便是柳笛的主材料了。

现在我可以按照我的需要把“筒”剪成小段,细的一端去掉少许表皮,并捏成扁的椭圆形状。一枝柳笛就成功了。

含一支柳笛,轻轻一吹,心都醉了。这美妙的春啊,折一截儿春绿,就能拧成一个音符,吹出一个明媚来。

小时候,每当春来柳枝苏醒,那份童真也就醒了。“柳笛声断小池塘,树下儿童论短长”。领一群小伙伴,在河畔、在山腰、在田埂,做一支柳笛,含在嘴里,吹出万般音律。那时的快乐,充斥着整个的春天,谁还管得了“呕哑嘲咋难为听”。有时候,小伙伴们开始比赛吹柳笛,谁能吹出异样的声响,似乎谁最厉害似的。

爱萍的柳笛吹得最好,那场景至今难忘。他用手捂住柳笛出气口,能用柳笛吹出唢呐的声音,也能吹各种歌曲。小时候,一大群小屁孩跟在他身后,都想让他做一支音色上好的柳笛,也能像他一样显摆一下。

爱萍做的柳笛最独特。他在柳笛上打七个孔,类似于现在乐器中的萧,自己调试判断音质音律,吹出动听的歌曲、戏曲板头来。羡慕极了。

一群小屁孩俨然一个乐队,闲时坐在一起,拿出柳笛,再把家里的缸子脸盆杯子茶壶准备妥当,开始吹吹打打起来,惬意啊!有时候,几个孩子吼上几嗓子半生不熟的秦腔,抑或唱几声吐字不清的歌曲,惬意极了。尽兴处,少不了损耗所“揍”家当。当然,也少不了散场后,聚众当事人父母田间归来的一顿饱打。即使今日得到如此待遇,明日照旧犯浑,屡教不改。

记不得谁说过,春天把自己的歌声藏在柳树的枝叶里,每个孩子都有本事把这歌声找出来。是啊,吹笛人已不少年,但那些小时候的记忆,还是被我们寻觅到了。

“呜——呜——呜”,听,五六诗友,手握一支柳笛,开始吹奏起来。多么像一首首美妙的诗,抑扬顿挫,转承启合着。柳笛声里,萦绕着一脸童真。

春也醉了,风也醉了,山川也醉了。一路柳笛一路歌,心儿早就醉了。

夜晚归来,诗社乐泉兄作诗一首:

半宵春雨洒新阳,寻得早春上凤凰。

路畔谁人吹柳笛,声声坠入菜花香。

我感觉得到,他一定也醉了。



作者简介


作者简介:宋月定,七零后,中学教师,喜文学,尤痴情散文诗歌。《诗刊》子曰诗社社员、望月文学杂志特约作家、天水天河诗社会员。教学论文和作品散见于《诗刊》、《甘肃诗词》、《望月文学》、《甘肃教育》、《天水日报》、《天水晚报》、《秦州文艺》等报刊杂志。诗歌《缘来缘去》入围第三届望月全国诗文大赛优秀作品选。格律诗《登河南开封禹王台书怀》获“禹王台”杯全国征文“二等奖”。诗文观:啁哳深恨喜操觚,案几挑灯翰墨殊。慢煮人生三四片,平声仄韵做书儒。


东方散文,感情求真,思想求深,角度求新,视野求广,语言求美。请支持如下稿件:人性之美、大爱情怀、乡愁、亲情友情爱情、生态情怀、性灵自然等。

主编:刘莉

 微信号:buxiangxin6666

东方散文合作平台:今日头条、一点资讯、凤凰网,一经采用,全网推出。

微信号:dfsw123456

普通投稿邮箱:hebeilli@163.com

曲江楼观杯征稿邮箱:dfsw1997@163.com


重要通知


【万元大奖 等你来拿】首届“曲江楼观杯”全球华语散文大奖赛征文启事


您可能也对以下帖子感兴趣

文章有问题?点此查看未经处理的缓存